大学校长建议博士生每月补助1万!调查:有的博士每月补助不足两千,也有月入过万

11月26日,在第七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谈到年轻人的消费时表示,他建议中国40万博士生中的每一个应该是每月10000元。不能让他们“像乞丐一样做研究工作”,才能真正把这些博士生培养成拔尖人才,才能安心进行研究。这一言论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有人赞同,也有人认为每月1万元的补贴标准太高。

图片_20221129211415.jpg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视频截图

近日,红星新闻获悉国内很多高校在读和毕业的博士生,在攻读博士期间都会有补贴。研究,但数量不同。除去学费,有的人可以“月入1万多元”,但也有不少人每月的补贴不到2000元。

11月29日,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每个博士生每个月都有1万元的补助,并不容易。基本生活,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助学金来吸引人才。”

“像乞丐一样工作”

校长建议博士生每月1万元补贴引热议

“中国有40万博士生像乞丐一样工作,月收入3000多元,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地方,他们过着像乞丐一样的生活,我能说吗?给他们一个11月26日,在复旦第七届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的这番讲话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说这部分需要增加的财政支出是每年400亿元,400亿元在刺激计划中算不了什么。这样才能真正把博士生培养成拔尖人才,让他们真正能够安心进行研究。

武汉一所大学的历史学博士唐告诉红星新闻,刘校长的初衷是好的,但实现起来很难。 “现在很多大学的讲师一个月只能挣1万元左右,博士生1万元还是不现实,但如果提高博士生的补贴,确实会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可以更好进行研究和研究工作。 “

红星新闻注意到,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从2014年秋季学期,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研究生基本生活费,覆盖国家计划招生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规定中央部属高校博士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硕士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为了吸引优质生源,一些学校也出台了自己的研究生资助标准。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中国科技大学2020年发布公告称,对博士研究生起步的优质学生。

博士生每月补贴多少?

有的人“月入1万多元”,有的人则不到2000元

11月29日,红星新闻采访了国内部分高校在读或已毕业的博士生。他们说读博士的时候会有奖学金和补贴,只是数额不一。一般包括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学校或导师助学金、在校担任“三助”的补助。有的人已经做到了“月入万余元”,但仍有人是博士生,月补贴不足2000元。

图片[2]-大学校长建议博士生每月补助1万!调查:有的博士每月补助不足两千,也有月入过万 - 哇趣吧-哇趣吧

↑资料图片 据IC相片

霍 博士北京某“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告诉红星新闻,他们学校的博士助学金由几部分组成,一是国家助学金,二是学校助学金,三是导师或实验室助学金。 “一般来说,国家补贴是没有附加条件的,学校补贴可能要求你做助教或者辅导员。导师和实验室的补贴差别很大,但相对来说,文科的第三方补贴不多专业。”霍说,据他所知,学校文科博士的补助一般是3250元一个月。另一个是博士的学费。学生。学校亲自支付学费,但这部分费用会连同补助一起返还给学生。

霍的大学隔壁是一所理工学院,霍还有朋友在那边读博。 “T哎好像更高了,一个月5000块左右。”

一名理工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每天的任务补贴在6000元左右,做实验室项目补贴相对高一些。补贴种类较多时,各项补贴加起来甚至可以超过万元。 ,我每天都要打卡,寒假大部分时间只有7天。”

博士毕业刘女士三年前在陕西某师范大学攻读文学专业的她告诉红星新闻,她读博的时候学费是一样的,所以奖学金用来抵学费,剩下的补贴是不多,一个月不到2000元。 “干了几年就辞了工作回学校读书,打工的几年存了一些积蓄,但那三年还是比较穷学习的。很多硕士毕业读博士的同学,没有积蓄,大多靠家里养活。生活开销。”

武汉某高校的博士生唐某告诉红星新闻,有的博士生每月的补贴不到2000元,甚至只有1000多元。 “我学的是历史专业。以我们学校为例,大部分博士生都有奖学金和助学金,但这些费用基本都用来交学费了,剩下的补贴会比较少,基本不到2000元。补贴理工科的博士可能会更高一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导师会做项目,导师会发补贴,但是学生会更努力,甚至需要去去实验室打卡,假期少了。”

唐还说,很多人开始创业的时候已经超过25岁了。他们的博士学位计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需要家庭补贴。不过大家都认为读完博士就能找到工作,所以穷一阵子也能忍。其实他们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早点毕业。

不同的学院和大学对每个学生的预算不同

教育专家:助学金不是平衡教育的方式

今年9月,教育部召开“教育十年”大会,披露了相关数据。 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按在校生数计算的平均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为22586元。

红星新闻注意到,高校之间的总预算和生均预算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可能导致学校对博士生各项助学金的拨付存在差异。在 2022 年大学预算中教育部直属单位,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例,两校总经费预算分别为362.11亿元和219.29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三。分别为63.17万元和47.55万元,吉林大学和兰州学生平均预算分别为14.86万元和14.81万元,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平均预算仅为7.66万元。

红星新闻在采访中了解到,博士生每天的补贴数额因地而异,因校而异,甚至因学科而异,差别很大。

上海某大学文科博士研究生李某说,刚开始读博时,前两个月每月补贴1820元,第三个月2320元;从第二学期开始,学校提高到3320元.导师还会给予每月2000元的补贴。 “我个人觉得这个数额比较大,我还有大学生去湖北读博士,但每个月的补贴不到2000元。”博士学位的补贴。也超过了博士学位。在文科,他的学校将多支付近2000元。

储朝晖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给所有博士生每月1万元的补贴是不现实的。 “首先是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其次还涉及到这样的补贴是否真的有必要,是否真的能促进博士生的科研和生活。”

楚朝晖认为,对于博士生来说,每月3000元的补贴比较合理,只要博士生的补贴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个数额是比较小的。

关于博士生资助不均在各个学科、各个地区,储朝晖表示,这种不平衡一直存在,这种平衡不是靠拨款就能维持的,需要从政策、资金、教育资源等多方面来解决。统筹兼顾。

红星新闻记者杨雨琪特约记者水宁

主编 关丽 张丽 责任主编 魏孔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85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