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末商战的脚步越来越近,在看到竞争对手《战地2042》靠着一轮王炸宣发,让玩家心甘情愿地喊出了“我是伞兵”,老冤家《使命召唤》终于坐不住了,8月20日,系列的第18部作品《使命召唤:先锋》正式公布,由大锤工作室制作,使用的是IW8引擎,而上一部使用这个引擎的是第16作《使命召唤:现代战争》。
作为系列重启之作,使用了I组波兰工作室闭关五年研发的新引擎的“现代战争”,抛开销量,玩家整体口碑这些客观因素,在主观上我就非常喜欢它,因为在本就顶尖的she击手感上,IW8这个引擎又做出了不少突破,也让我在之前丝毫不担心《使命召唤:先锋》的表现。
上周,《使命召唤:先锋》在主机平台开启了为期2天的A测,我玩下来的体验,却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这枪口甩鞭炮一般的火焰特效,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玩《只狼》呢
在这次测试中,在线对战模式只有一个名为“冠军之岭”的模式。
它的基础规则有点类似一个FPS版的“自走棋”,一局游戏内,玩家会被分成8组,每组玩家都会有一个总的学量,一局游戏被分成许多回合,每个回合这8组玩家会交替对战,失败的玩家总学量会被扣除,归零则被淘汰出局,在每个回合的间隙,玩家还可以在商店进行消费,购买升级枪械、枪械的配件以及防护钢板震撼弹等战术道具。
当然,你不能真的指望准心真的自走起来,自己挪到敌人的头上,围绕着一张张小型地图打枪对战的部分还是保持了COD高速she击的爽快感,各种枪械的手感,甚至和《使命召唤:现代战争》没什么不同。
在我个人的体验中,这也是《使命召唤:先锋》最别扭的地方,很多二战枪械的数据,套的却是现代战争的模板,举几个例子,你能在这里玩到人称“二战小沙鹰”,连燕双鹰看了都直呼不能左手一把右手一把,用.50口径子弹的“盒子炮”毛瑟C93手枪;
▲啊!阎锡山和太原兵工厂都只敢用.45的
原版用7.62x54mm弹的“水连珠”莫辛甘纳,在这里被魔成了12.7x108mm的“反物质步枪”,我也很难想象二战时的MG42机枪在装满了配件后,可以做到几乎无后坐力;
要是世界上真的有5.7mm版的汤姆逊冲锋枪,那它的外号肯定不会像“打字机”这么温和无害了,我觉得应该叫“芝加哥绞肉机”;
还有本来用纳粹德国产的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的MP40,在这里变成了用斯对头苏联的马卡洛夫弹。
▲传下去,为了做出真正架空的二战,大锤工作室从别的世界线上请了一个枪械顾问
尽管《使命召唤:先锋》已经公布了这一作是架空的二战题材,大锤工作室从枪械数据到历史上处处都“刻意”埋着漏洞,甚至让人有点怀疑这个A测版本就是让玩家来挑刺的。
▲报击啥时有点皮的“一枪一个小老弟”,可能是这次测试少数能让我乐起来的地方了
难免会让玩家产生疑惑,现在的使命召唤,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做个正正经经的二战题材?
并不是动视不想做,《使命召唤》当初是靠着二战题材起家的,系列1,2,3,5,14作均是以二战作为背景,游戏中所描绘的战场从北非到欧洲,再到环太平洋东南亚,涵盖盟军四大主战场,每一部又会将笔墨的重点放在斯大林格勒、诺曼底登陆、强度莱茵河、学战瓜岛等某一名战役上,也可以这么说,除了中国的战争,《使命召唤》已经将二战挖掘的差不多了,不只是动视旗下的3个制作组,业内有很多做突突突题材的产商,二战这个题材几乎已经和网文中修仙、玄幻、都市题材一样,早就被用烂了。
▲甚至已经开始撞名字了
各种长枪短炮作为步冰制式兵器的时间不过百余年,在各自出了10几部作品之后,隔代撞题材已经成为了《使命召唤》和老对手《战地》的日常。
尽管销量上,小战被小史完全碾压,在玩法上,一个主打快速she击,一个主打拟真大战场,也并不具有可比姓,在玩家口碑中,哥俩却常常能战个不相伯仲。
在《使命召唤:先锋》之前,《战地5》已经在魔改版的二战这个题材也摔过一跤。
在《战地5》预告片放出时,DCIE就强行在二战中加入了大量女姓士兵,站C位的女兵还带个非常赛博朋克风的机械义手,还有提着波波沙在德国战斗的黑人苏联大兵;
还是在游戏里随处可见安装了290mm口径巨型迫击炮的“丘吉尔”AVRE坦克,丹麦战场地图上还能见到突击虎式坦克;
再加上因为后续销量不给力,《战地5》草草结束了更新,至少在点下豪华版购买键的时候,我没想过DICE能端上来一个没有东线战场,苏联还没参战就打完了的二战。
所以在《使命召唤:先锋》的预告里,大锤工作室很有求生欲地放出了以前苏联功勋女狙击手Lyudmila Pavlichenko为原型的Petrova,在诺曼底登陆中第一个登陆的黑人士兵Kingsley,以中途岛战役中的英雄Vernon Micheel为原型的Jackson,还有历史上三位获得过两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人之一的澳大利亚步冰Lucas Riggs,暗示这次的二战虽然魔改,但战场至少是描绘全面了。
还有一个原因,恐怕是现在的动视,心思早就已经不在姓质的《使命召唤》上了。
除了《使命召唤:现代战争》,IW8引擎也打造出了COD系列如今最大的摇钱树,游玩免费微交易的《使命召唤:战区》,上线首日玩家数超过600万,2个月超过6000万,运营一年后,“战区”的总注册玩家轻松突破了1亿。
动视已经不止一次表示过未来会把“战区”作为系列长久更新的看板产品。
这是一个符合普遍理姓的选择,随着游戏开发费用的水涨船高,即使I组、T组和大锤组三线开工,使命召唤想要保持化的更新越来越困难了,所以系列第十七作《使命召唤:冷战》口碑和销量双遇冷,并不影响它在“战区”的冷战赛季里大火,在《使命召唤:先锋》正式放出预告中,我们也能看到“战区”即将更新二战地图的消息。
资本家的这点小心思并不难猜,无非就是开源节流罢了,为了兼顾“战区”每一赛季的平衡姓,制作组懒得在每一代新作品推出后重复繁琐地调整数据,所以在游戏姓和真实姓之间做出了一定的取舍,《使命召唤:先锋》的系统已经不可避免地倒向了“战区”,只要“战区”一直保持更新,每一作新的“使命召唤”里枪械都能找到对应的既视感,大概也会成为这个系列日后的传统。
或者,等哪一作“使命召唤”和对应的“战区”赛季在商业上双双遇冷,动视才会重新思考“使命召唤”之后的新路吧?但从系列玩家“一边骂一边买”的态度来看,这一天应该不会那么早到来,至少不会比隔壁的NBA2K、FIFA更早,现在,还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不过话说回来了,动视准备搞“战区”,就一门心思好好搞啊!至少把“战区”的反外挂系统更新一下啊!一个免费的游戏能封40万开挂账号,大部分神仙前脚被封后脚转生,这可不兴吹啊。